产后恶露情况对照表,异常情况早知道!

 

产后24小时内,医生最担心的是妈妈的阴道出血。所以,即便是顺产也会在医院至少留院观察一天,以便随时掌握产妇的身体情况。

产后的24小时以后,阴道的出血也不会戛然而止,而是明显的减少、越来越少、越来越淡。医学家为这种产后的少量出血取了一个名词——恶露。

恶露本身是正常现象


 

恶露是胎盘娩出后,子宫内膜自我修复的必经过程。

 

胎盘可以算是胎儿的一个供给养分的器官,随着胎儿的娩出,胎盘的作用也就随即消失,自然是要被排出子宫的。胎盘剥离的过程,底蜕膜以及内部的血管断裂,就会产生出血。所以,顺产子宫也会出血。

如果子宫收缩的比较好。整体的出血就会比较少。
但少量的出血和蜕膜的脱落还是要持续一段时间。这就是恶露的形成。

正常的恶露大约持续5-6周。

恶露的三个阶段

 

 

 

血性恶露:产后24小时后的出血都算作恶露,将会持续1周,颜色为鲜红色或暗红色。恶露中会有少量的蜕膜组织。

浆液性恶露:产后1周后出血的颜色逐渐变淡成为粉红色,叫做浆液性恶露,持续时间为2-3周,量大小和平时的月经量类似。

白色恶露:产后4-6周,颜色更为浅淡,不含有血色。

随着子宫内膜的修复、出血量会逐渐的减少。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这样的过程,有些人会出现异常的恶露。

异常恶露

 

 

 

1、恶露异常的第一个表现即恶露量增多
尤其是红色的恶露量增多。当出血量超过了平时月经量,就不能把恶露当成恶露了,叫产后出血,分娩24小时后的出血叫做晚期产后出血。
产后恶露异常,大量出血,有可能是子宫收缩欠佳、胎盘胎膜残留、子宫切口或者宫颈、阴道的伤口出血中的一种,所以可以到医院借助超声检查,确定出血原因,对症治疗。

一旦出血量超过了月经量,要引起重视,要进行全面检查,找到出血的原因。
产后恶露量多,绝大多数是子宫收缩欠佳,而产后哺乳,婴儿刺激乳头有助于子宫的收缩,减少出血量。

2、恶露异味
产后恶露有点血腥味,是正常的,但是有臭味就说明有细菌感染,可能是阴道炎、宫颈炎、子宫内膜炎等等部位的感染。
炎症严重时不仅体现在恶露异味,还可能伴有身体发热、腹痛等症状,恶露的量也会增多、红色恶露持续时间长。

一旦恶露有臭味,要到医院进行检查,需要做宫颈的细菌培养找到致病菌给予一举消灭。
近几十年医学的进步,产后严重的感染已经不多见,但还是会偶尔发生,尤其是胎膜早破、产后出血、贫血、胎盘残留等情况,极易引起产后感染。一旦发生感染,要及时做细菌培养,选择最恰当的抗生素进行治疗。

产后感染的发生,主要是由于产前阴道内有细菌感染、宫腔内有胎盘残留、胎膜早破、分娩时消毒不严格、产后会阴卫生处理不好等等各种原因引起的。所以医生们会给想要宝宝的妈妈们建议,有妇科疾病的话,一定要治愈后才能开始备孕。

3、恶露中有大块的组织
如果产后胎盘、胎膜完整的娩出,恶露中只有不易察觉的蜕膜组织,就如同平时来例假一样的感觉。如果突然有一大块肉排出来,说明有胎盘或者胎膜在分娩时没有排干净。
胎盘、胎膜残留给细菌的滋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,也是引起产后出血多、恶露时间长和宫腔内感染的主要原因。
如果发现胎盘有植入、粘连的情况,残留物是不会轻易的完全的自己排出到子宫外,则需要进一步刮宫或者做宫腔镜治疗。
所以一旦发现恶露多、有组织排出来,也要做超声检查一下子宫内是否还藏着胎盘和胎膜。

4、恶露颜色变淡后又转为红色

大多数产妇在产后十余天恶露变淡甚至没有颜色,可是有些人也会再一次出现红色。这时就要注意体温、恶露的气味以及身体其它的症状。

如何区分恶露和月经

 


恶露干净后阴道流血,是月经还是恶露?
这个要根据个人的身体情况来判定。
产后有些人会在哺乳期结束恢复月经,而有些人产后一个月即恢复月经。

在产后的产褥期内,恶露不是规规矩矩的按照课本来的:从红色到粉红色到白色,颜色逐渐变浅,量逐渐变少。这只是理论情况,但实际情况比较复杂,因人而异,而有时候,几天没有红色的血液,突然又再次出现红色。但也也没有发热、异味、有残留的胎盘等,身体也没有什么异常。到底是恶露还是月经?其实医生也一样难以回答。

无论是恶露还是月经,只要没有异常的症状或者异常的表现,都可以暂缓处理,进行观察。如果一个月后还会有规律的出血就可以判定为月经恢复了。
如果出血并伴有发热、异味、腹痛的出血,那么就会判断为是异常的恶露。

总之,产后身体的变化作为新手妈妈自己也一定要重视,要了解正常的变化,当自己发生异常的时候才能及时就诊。

最后,小爱祝每位妈妈都有一个舒心健康的月子时光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