维生素 D 要吃到几岁?30 条育儿误区,你中了几条!
养育孩子长大的过程,就是不停踩坑、掉坑,拍拍灰再爬起来的过程。 而有些知识,学得越晚,掉得坑越多,带娃也就越累。
如果能提前学到一些带娃路上的 tips,会避免很多带娃路上的大坑! 今天小爱整理了30条关于育儿方面的误区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孩子体温调节中枢功能不成熟,产热大,出汗散热相对缓慢,容易出现产热和散热的不平衡。 强行捂汗,容易引起捂热综合征,危及孩子性命。
物理降温最好的方法是少穿、少盖、开空调。 对于宝宝来说,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是唯一推荐的两种退烧药。
通过鼻涕,可以带出空气中的灰尘和微生物。 给娃强擤,可能会导致鼻粘膜损伤。
使用生理海水滴鼻洗鼻,滴一滴,冲一冲,舒爽无副作用。
咳嗽是人体的自我保护机制,不必急于止咳。 常见止咳药多是复方成分,含可待因、非那根、右美沙芬等,不推荐用于 4 岁以下儿童。
6 月以下多喝奶,6 个月以上多喝水,1 岁以上口服蜂蜜 2~5 mL,可以缓解咳嗽症状。
输液、打针等方式起药效更快,也伴随更多不良反应的风险,最常见的就是过敏; 另外,还可能引起溶血、局部刺激、电解质紊乱等不良反应。
孩子轻度脱水时,会出现口唇粘膜稍干燥,眼泪较少,前囟微微凹陷,尿量偏少的情况; 严重脱水则会面临休克、死亡的风险。
腹泻时,可以给宝宝服用补液盐 III ,快速补充流失电解质,预防脱水。
香蕉中的膳食纤维含量不高,预防便秘效果有限,吃到不成熟的香蕉还会加重便秘。
火龙果、梨、西梅等水果膳食纤维丰富,更有助于预防便秘。
孩子的免疫力由均衡的饮食、定期的运动、充足睡眠以及按时接种疫苗来共同建立。
目前,没有证据证实,有药物或保健品能提高免疫力。 捂住钱包,别乱花钱!
每一种疫苗都能预防对应的一类疾病,二类疫苗和一类疫苗一样重要。
微量元素检查结果不准确,不能作为衡量宝宝体内微量元素含量的标准。 2013 年,国家卫计委已正式叫停。
目前使用比较广泛的是超声检查,而儿童超声检测缺少参考值标准,不能反映宝宝是否缺钙。
只要孩子的奶量、奶制品摄取足够,每日正规补充维生素 D ,且没有维生素 D 缺乏的症状,就不用做检查。
孩子没有能力控制学步车速度,可能会出现翻下楼梯、烫伤、溺水等意外,还会揠苗助长。 孩子走路是一个自然的过程,学步车、学步带都不需要,爬着爬着就会了。
大部分孩子在婴幼儿时期,由于生长发育或走路习惯,都会经历 O 型腿、X 型腿的来回切换。 到 7~8 岁时,腿型也会慢慢变直,恢复正常。
想给孩子绑绑腿? 绑成粽子都没有用! 小心真的伤了娃!
吃手是一种自我安抚的行为,能锻炼宝宝的运动感觉系统,还能为自己创造更多的感觉刺激,促进大脑发育。
过早地把屎把尿,会阻碍孩子自主排便意识的形成。 孩子一般要在 4 岁的时候,才能熟练地控制自己的大小便。
何必为了屎尿屁和娃较劲? 纸尿裤备好,放过自己和娃~
暴露在紫外线辐射下,孩子稚嫩的皮肤会面临更高的灼伤风险,甚至增加日后患皮肤癌的概率。
可以选择凡士林作为日常的保湿封闭剂,安全又有效。 一买一大碗,用完不心痛!
纸尿裤不会捂红屁屁,只需做好清洁、保湿、封闭,涂抹含有氧化锌或凡士林的护臀膏,红屁屁就能有效改善。
长痱子,只要做到降温、清洁、干燥,就可以缓解一大半。 同时,涂抹炉甘石洗剂可以有效缓解痱子引起的瘙痒。
驱蚊手环、手表辐射范围小,覆盖到的地方作用非常有限,除非......
买含有驱蚊酯、避蚊胺或埃卡瑞丁成分的驱蚊水,安全又方便。
牙科医生这样说
出生后就开始培养起「刷」牙的好习惯,可以有效降低出乳牙后的龋齿率。
父母在宝宝吃完奶、睡觉前和起床后,用干净的纱布蘸水清洁宝宝的口腔。
对于 3 岁以下的宝宝,父母要将牙膏的用量控制在 1 粒米大小,对于 3~6 岁的孩子,应将牙膏控制在 1 粒豌豆大小。
6 岁之前的宝宝,还不能独立的完成刷牙过程中的全部动作。 为了保证孩子的牙齿健康,家长需要帮助娃刷牙到 6 岁。
一颗乳牙要用 6~10 年,乳牙蛀了还会影响恒牙的生长。 如果孩子的乳牙中出现龋齿,家长应尽快带孩子去专业的口腔科治疗,别再等换牙了!
6 个月以内的宝宝,胃容量很小。 过量喂水,会影响奶量摄入,不利于宝宝生长发育。 日常喂养中,保证充足的奶量,就能满足孩子所需的水分。
1 岁之后,「奶」不再作为宝宝的主要营养来源,更多营养来自于搭配合理的辅食,没必要一直喝配方奶。 这时候,纯牛奶可以作为配方奶的良好替代,补充蛋白质,方便又实惠~
4~6 月龄之后,母乳开始无法满足宝宝身体发育所需的营养,而其中最重要的营养元素就是铁。 富含铁元素的泥糊状食物,如高铁米粉,是宝宝第一口辅食的最佳选择。
过晚添加红肉,易造成宝宝铁元素摄入不足,严重者会导致缺铁性贫血,影响生长发育。 出生后 4~6 个月后,刚给孩子添加辅食就可以适当地吃肉了。 猪肉、牛肉等红肉含有丰富的血红素铁,是宝宝铁元素的重要来源。
过早摄入食盐、糖,孩子容易养成不良的口味偏好。 蜂蜜中的肉毒杆菌芽孢,容易导致食物中毒。
半岁前,母乳或配方奶喂养的健康足月宝宝,奶量充足,不会缺钙; 半岁后,保证奶量的基础上,均衡辅食,什么都吃,也不会缺钙。
-
6~12 个月,600~800 mL;
-
1~3 岁, 360~480mL;
-
4~6 岁,300~400mL。
维生素 D 是唯一需要从出生补到老的营养元素,食物中 VD 含量很少,必须通过额外服用补剂来满足。
健康足月的宝宝出生数日后(不超过 2 周),需要按照每天 400IU 的单位来补充维生素 D,一直要补到老哦~
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,若涉及原作者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!